建立流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,严格生态环境准入,推动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、交通运输结构、城市环境治理结构转型升级。建立绿色通道,加快能源保供、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环评审批,沿黄河产煤大省增产保供关键作用有效发挥,上游和“几字弯”地区风电光伏基地加快建设。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,黄河流域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建立,251家绿色工厂、工业园区和供应链管理企业形成示范带动效应。在25个沿黄河城市开展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持续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。沿黄河省(区)建成160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、75个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。